一场名为“烧炮”的民俗活动在广东出名了:多人被炸飞坠落,家属全网众筹50万治疗费
广东“烧炮”后续:多人被炸飞坠落,家属全网众筹50万治疗费
这鞭炮声,咋就成了催命符?
喜庆的红纸屑还没落尽,咋就染上了血色?
最近,一场名为“烧炮”的民俗活动在广东出名了。
自从连滩镇那场鞭炮在高架上炸响之后,一些原本热衷于此类活动的“民俗爱好者”突然沉默了,甚至调转方向,开始批评起组织者来。
2月26日,一位受伤者家属在某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篇“求助信”,曝出不少“烧炮”活动的内部信息。
他本想唤起网友的同情,没想到,评论区“炸锅”了。
“祈福”还是“玩命”
“烧炮”这个活动听起来很像祈福,但它是地地道道的玩命游戏。
公开信息显示,“烧炮”在郁南县连滩镇历史悠久,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吸引大量村民和游客参与。
在一座高达20米的高架上,挂满了鞭炮,点燃后场面极其“壮观”。
展开全文
今年,连滩镇的“烧炮”活动搞大了。尽管组织者声称做足了安全措施,但意外还是发生了。
有村民坦言,之所以选择在高架上燃放,是因为“这样更刺激、更热闹、更能显示出活动的隆重”。
当时,高架上挤满了人。尽管参与者都戴了头盔、穿了防护服,但在密集的鞭炮爆炸中,还是有人被炸伤、烧伤,甚至从高架上坠落。
受伤者家属说自己“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”,所以一直期待活动能平安顺利,“并以独特的方式展现民俗的魅力”。
然而讽刺的是,打着“热爱民俗”旗号的“烧炮”活动,却持续不断地干着危害生命安全、破坏社会秩序的事。
它不仅炸伤了无辜的村民,就连当地的公共安全也成了它“狂欢”的牺牲品。
一位伤者烧伤面积高达75%,多处骨折,还可能面临截肢。躺在ICU里昏迷不醒的他,需要的治疗费用预估高达50万。
此时的家属在网上发起了众筹,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,在求助信中,他们指责组织者“安全措施不到位”,声称“村民操作失误”,甚至还表示“这种活动应该被禁止”。
截至目前,家属已筹集到169724元。
尽管这笔钱对于高昂的治疗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,受伤者家属却始终标榜自己是“传统文化的守护者”,也从不承认活动的危险性。
但当鞭炮在高架上炸响的那一刻,他们慌了。
“失误”的背后
受伤者家属把“求助信”发布在网络平台上。他们目前最迫切的愿望,就是筹集到足够的治疗费。
这篇求助信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中心思想:“‘烧炮’意外多人受伤,急需50万治疗费!”
受伤者家属在文中毫不掩饰地承认,那些让他们引以为傲的“民俗活动”,乃至这些活动构建的“热闹场面”,都是靠着村民的“热情”和“冒险精神”支撑的。
在个人社交媒体上,受伤者家属写道:“随着‘烧炮’活动的意外发生,整个村子的‘过节气氛’都处于危机之中。
在连滩镇、在郁南县,甚至在整个云浮市,许多‘民俗爱好者’都陷入了茫然无措的状态,面临着活动被叫停、声誉受损甚至被追责的风险。”
他们还宣称,只要大家能继续给这些“民俗活动”一些“理解”和“支持”,他们就能继续在村子里搞出更大的动静,从而展现“传统文化的魅力”,并证明“烧炮”这类活动是值得保留的。
不少人对“烧炮”这类活动并不了解。表面上,它是当地的一种民俗,但实际上,它还有一个别称——“玩命游戏”。
多年来,该活动与其他同类活动一起,在当地聚集了一批“爱好者”,包括各种喜欢“热闹”的村民、追求“刺激”的年轻人、以及希望通过活动“扬名”的组织者等。
该活动的“宣传资料”显示,除组织者“精心策划”外,它还有3类参与者:一是喜欢“凑热闹”的村民;二是追求“刺激感”的年轻人;三是以获取“关注度”为主的外地游客。
据村民透露,自从“烧炮”活动出现意外后,组织者就开始推卸责任,把事故原因归咎于“村民操作失误”。
此外,组织者还利用其在村里的“影响力”,试图平息事态、掩盖真相。
2025年2月,该活动发生意外,造成多人受伤。
受伤者家属就是这次事故的“受害者”之一。
在接受采访时,他们承认组织者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,但他们感到无奈,“希望不要因为这次意外就否定整个活动”。
在他们看来,“烧炮”活动“出事”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“因为如果其他村子的人看到连滩镇的‘烧炮’活动被叫停,那么他们也会对自己的‘民俗活动’感到担忧”。
受伤者家属还建议说,以“安全”为前提的“民俗活动”应该继续举办,可他们没想到的是,鞭炮爆炸后,最先需要被“救助”的,竟然是他们自己。
“为什么大家反而更冷漠了呢?”
其实,当地村民很清楚“烧炮”活动的“危险性”——靠着村民的“冒险精神”,各种“刺激场面”才能在村子里“上演”。
但当地村民更清楚的是,“烧炮”活动内部问题重重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表示,这类活动的组织者往往只顾着“场面热闹”,却忽视了“安全保障”,他们为了节省成本,使用的鞭炮质量参差不齐,安全措施也形同虚设。
正因如此,才有人说“这种活动迟早要出事”。一位网友也表示:“组织者要负全责,凭什么要全网众筹?”
在这种情况下,受伤者家属跳了出来,破天荒地将矛头对准了“村民操作失误”。
他们或许以为,自己的“求助”能博得网友的同情和支持。
不过当他们把求助信发到网上后,评论区却大“翻车”。
一些网友表示:“原来‘烧炮’这么危险!那还有什么‘民俗价值’?”另一些网友则坦言,搞这种危险活动并不能证明“传统文化”是优秀的。
还有人提出灵魂一问:“搞了这么多年,为什么大家反而更冷漠了呢?”
很多人支持有关部门叫停“烧炮”这类活动,在他们看来,类似活动是在浪费社会资源,除了让少数组织者“出风头”外,对普通人没有任何好处。
可悲的受伤者家属,却仍没看清这个事实。
毕竟,真正操作失误的,其实是他们自己。
评论